我很早以前在读一些描述伟大革命者的报告文学中有幸接触了《共产党宣言》的一些零碎片段。当《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段“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通过主角之口向敌人喊出时,我也随之热血沸腾,《共产党宣言》自然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逢着马原课征集《共产党宣言》读后感的契机,我终于通读了《共产党宣言》全文。比起当初只是从情感和文采上欣赏《共产党宣言》,我现在从理论的高度再次将其品尝了一遍。也许这就是“感性认识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吧。
我是在食堂吃饭时看公众号“经典的味道”读《共产党宣言》的(公众号的名字很符合食堂的氛围)。《共产党宣言》并不长,“经典的味道”用六篇微信推送把《共产党宣言》连原文带解读地展示完了。可能《共产党宣言》的年代还是久远了些,一些涉及当时时事政治的章节读起来尤其晦涩,却非常下饭。(玩笑)零零碎碎地前后读了三四遍,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些和前一次不同的感受。这才发现也许这才是阅读它的意义——在不同的心境下有不同的感悟和所得。可能和我读时点的菜也有关?(玩笑)
初读《宣言》时,《共产党宣言》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像是正儿八经的宣言,倒像是檄文。其中充满了极富感情色彩的说法——“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有时我会腹诽:“这样极端而绝对的话虽然用词精妙,却像是被怒气冲昏头脑的年轻人一时激动所说出的,并不具备严谨并值得人们信仰的逻辑性。”
再仔细想想不觉一笑——《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恩格斯只有28岁,马克思也不过30岁,恐怕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当时马克思又在多股势力的驱逐和追讨中颠沛流离,再加上当时的世界局势也动荡不安,那时所写下的这些文字中的激愤突然就理所应当起来。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呢?谁又能年少轻狂得那么有勇气、敢“横眉冷对千夫指”呢?伴随着手工肉丸的腾腾热气,捧着手机的我也对他们的勇气和热血生出敬佩。无关信仰,无关主义,只是敬佩两个年轻人的勇气,一种势单力薄却坚定不移都地去对抗自己所不认同的黑暗世界的勇气。再考虑到两位革命前辈的出身,他们所对抗的可是他们自己所属于的阶级啊!“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形容托尔斯泰的话用来形容两位革命前辈也是非常恰当的。
列宁所说的“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热血与激情,这便是我初读《共产党宣言》时感受最深的方面。
偶然和家里通电话时聊到自己初读了《共产党宣言》,本来年老体衰的爷爷非常激动地在电话里给我讲了快一个小时他对于《共产党宣言》的理解。毕竟是老共产党员,许多我初读时没能理解的地方被一一点透。我被爷爷对于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再次震撼的同时提及自己的腹诽,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这种有些地方读起来自相矛盾难以理解的理论为什么会被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信仰了近两个世纪?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极少数的今天,像爷爷你这样的老共产党员还会信仰它,并将它的信仰传承给下一代?”耳背得有些严重的爷爷竟然听懂了我这么长的疑问,笑起来,反问了我一句:“社会主流都不认同的理论和口号却坚持到底、向世人呐喊,这样的壮举,试问名利客,几人能做到?”我突然怔住,咽下刚放入口中还未及咀嚼的肥牛肉,尽可能地抛开偏见,再次去读《共产党宣言》。
二读和初读的感受自然是不一样的。虽然很多话读起来还是云里雾里的。但正如爷爷所说,两个年轻人竟然敢于试图改变世界、不知疲倦地做出尝试,恐怕才是这些看似冲动无理让我腹诽不已的文字的意义所在。《共产党宣言》的字里行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种超越时代的眼光、遇见和理性。这种理性最美的地方并不在于严谨和克制,而在于创新和反抗,在于对看似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我明白了,恐怕这近两个世纪里有很多人同我一样,并不完全理解或信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和憧憬的社会模式,却仍对他们突破当时环境的思想尝试充满敬意。
二读《共产党宣言》,我隐约体会到这些文字能够历经岁月得以流传,在今天仍然产生极大影响,是多么可贵的事情。革命前辈们传递给我们的并非单纯的某种主义的理论框架,更不能忽视的是他们给予我们的启迪和鼓励,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写到这儿我想起了戊戌六君子,甚至想起了商鞅变法,凡是我那点可怜的知识储备所知道的变法者的身影从眼前闪过。“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一般人强烈。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些变法者们,就是这样的杰出人物啊。
之后几次读《共产党宣言》不算很有计划,在食堂吃饭没胃口时开微信翻两篇,晚上一时半会儿睡不着时翻两篇,只要读完两篇我肯定能睡着。读时我的疑问依旧是繁星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提到资产阶级终将灭亡,可是距离《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近两百年,世界上仍然只有少数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该作何解释?仅仅说“斗阵是曲折而反复的”是不是有些自欺欺人?这些问题想久了我会甩甩头,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得由我解决不可。最重要的是,我要抱着批判继承的心态继续读下去。
除此之外我想谈谈《共产党宣言》中对其它主义或制度的批判的段落。当读到马克思对其它他认为不完善甚至是虚伪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反思,我总是有些想笑,又油然生出敬意。无疑,马克思对于这些早期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直接甚至无情的,但有一点却不容忽略——马克思从未质疑过它们的存在性,也就是说,他并不否定它们的历史意义。在把这些制度贬得一文不值时又猝不及防地夸它们一下,总给我“打一棒子给个枣”的感觉。即使是对于无产阶级最大的敌人——资产阶级,马克思也不避及它们的历史功绩:“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些文采飞扬看似出自感性的文字,实则是马克思的理性在闪闪发光。一切都交由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去评判,无关个人喜好,而是为整个人类寻找前进的方向。
每次阅读《共产党宣言》,几乎可以说都带给我完全不同的体会。也许我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内涵,但我仍会不断尝试去逼近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真相,用我的数十年光阴去观察这个世界的风云变幻。我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所预言的那个世界是否能在我有生之年来临,但我为我能活在这个变动不息、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而自豪,为我能生而为人而感到荣幸。
为挑战世界的革命者喝彩!
日语N2听力题爬虫凑合着用版
虎将题库爬虫-利用selenium完成登录
>